(应杭工作照,疫情前拍摄)
应杭,是杭州公交集团汽三分公司的一名6路车司机。作为一名普通的公交司机,他始终以“安全第一、乘客至上”为原则,保持着零事故、零投诉的记录,先后被评为2017年度集团优秀党员、2018年度公司优秀员工、2019年度杭州市建设工匠。就在前几日,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他,又获得了一份殊荣,成为2020年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黑是黑了点,太阳晒的
劳动者的一双手,能创造出多少奇迹?
面对这个问题,应杭笑笑称自己没干多少事情,只是用这双手握了18年方向盘。应杭出生于北方,18岁的时候来到杭州工作。那时候的他觉得在杭州开公交车很帅,很体面,要是自己也能当公交车司机就好了。后来,他如愿当上了公交车司机,这一干就是18年。
应杭的手由于常年握着方向盘,手心纹路很深,肤色也稍稍黑了一点。应杭说:“那是常年开公交车,被太阳晒的。”应杭回忆,早年间开公交车比现在要辛苦得多。那时候没有助力泵,需要司机用双手用力地打方向盘,很费劲,所以那时候的手上布满了老茧。“现在,好多啦,操作轻松不少,老茧也少了。”应杭说道。相比之前,现在的公交更加智能化,也让公交司机在操作过程中轻松了不少。即使如此,他在开车的时候还是有讲究。
比如,应杭会特别注意驾驶时油门和刹车切换的分寸感。多年的驾驶经验告诉他,在行车过程中乘客最反感急刹车和猛踩油门,一个不小心,很容易给没扶稳的乘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因此,在车子起步前,他总会习惯性地通过后视镜观察乘客的反应,当一车人都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下,再缓慢起步。遇上需要帮忙的老人,他也会主动解开安全带,走出驾驶室下车帮助,并嘱咐“不着急,慢慢来”。
这就好比在打仗,我不怕
作为一个开公交车开了18年的司机来说,应杭觉得疫情期间冲在第一线是应该的。从今年1月31日开始,杭州公交集团承担了重点区域旅客到达火车东站后的接驳任务,一支全新的抗击疫情应急小分队集结完毕。应杭成了这支小分队里的一员,将重点区域乘客从东站接驳到各个酒店进行隔离检测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防护工作很到位,我不害怕。” 面对疫情的挑战,应杭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他说:“这就好比在打仗,我接到了任务,就应该排除万难地去完成任务,尽职尽责。”
作为队长的应杭,在认真完成每一次接驳任务的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队长的责任,第一时间与队员们建了微信群,不仅细致地排了轮班表,还不厌其烦地叮嘱出车队员注意防护,并严格执行“一趟一消毒”的措施。12米的车厢里,应杭用坚守,用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事,用微笑和关爱传递社会正能量。
平日里,应杭总是把制服穿得笔挺
折折衣领,扯扯袖口
他说,这是自己对
18年公交车司机这个身份的尊重
(孔胜东志愿服务,疫情前拍摄)
还记得这个头戴红色志愿帽,身穿红马甲,手上拿着手写板介绍自己的男人吗?没错,他就是杭州公交集团汽三分公司28路司机孔胜东,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
为人民服务比休息重要
昨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二天,很多人都选择在这个假期好好休息。但杭州东站的公交服务台上却出现了劳模孔胜东的身影。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一早就赶到火车东站东广场,站在“公交服务台”,为市民、旅客免费提供咨询、导乘、阅报等一系列志愿服务。
“休息是肯定想休息的,但是在我心里没有什么比为大家提供帮助来得重要。” 每逢节假日,孔胜东就开始“闲”不住了。他总是早早地穿好志愿服,提前一天熟悉要提供的志愿服务内容,然后一大早就赶到志愿服务点投入到志愿者的工作中去。他说:“这对我来说一点都不累,能为市民朋友和旅客提供帮助,我很开心。我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这座城市的温度。”
晚上7点,孔胜东又准时出现在了中山北路上,为来往行人免费修车。他的身影,也成了人海车流中的一道动人风景,这一坚持,就是3万辆次的免费修车记录。
自从35年前孔胜东在中山北路自己家门口竖起这块“义务修理自行车”的招牌后,每到星期六晚上,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就算是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他说,这是他对大家的承诺,他不能失信。
(孔胜东大年初一修车背影)
35年,整整3万辆次免费修车记录
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诠释了一名志愿者的执着
向善是一种美德,向上是一种力量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小事
变成了温暖人心的点点微光
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情
择一事而终一生,无论是应杭的实干精神还是孔胜东的奉献精神,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者的匠心。有时候,匠心不是单纯靠情怀支撑的字眼,而是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的温度。在此,向所有劳动者致敬!